客服微信
抖音
您的位置:>首页>新闻资讯>崖柏>正文

崖柏收藏四大误区您了解吗

发布时间:2019-12-06来源:小栖 387

        崖柏收藏中的几点误区, 近几年,“崖柏”逐渐获得越来越多柏友们的认可,“崖柏”的投资与收藏也不断持续升温,客观的说,大部分的消费者购买“崖柏”是为了进一步增值,带来更大的利润空间。但是,面对动辄几万、几十万,甚至过百万的价格,投资收藏“崖柏”如何能规避风险,终获得预期的收益呢?栖岫木艺认为,在投资和收藏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误区:

误区一:认为“崖柏”可以替代“红木”

        柏友们经常把“崖柏”与海黄和紫檀等传统名贵木材相比较,我认为是不恰当的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崖柏”与红木所具有的特点不同:一是“红木”作为家具的耗材,具有普遍的“实用性”,是与大众的家居生活密不可分的;        另一方面,“红木”自古就被当做身份和地位的象征,同时也是作为财富和固定资产世代相传,且民间需求量大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崖柏”则不同,其价值不是体现在实用和应用,而是更多的体现在其自身所蕴含的美学和艺术价值方面。从这个角度来看,“崖柏”投资需要关注流通和变现的问题,因为“崖柏”不是黄金。

误区二:“崖柏”料质太行好

        应该说这是带有个人感情色彩的表达方式,同样属于误导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崖柏”的生长的气候和环境,决定了“崖柏”形态的大小和纹理等方面的异同。太行低温少雨,风干物燥,环境恶劣,因此,生长周期相对较长,体量适中,纹理细密,线条流畅;而川藏料则与太行不同,无论是温度与湿度都优于前者,因此,体积较大,线条粗犷,沧桑有力。

        因此,比优劣是不恰当的,比较不同产品的“特质”与“特征”是可行的。从材质比较来看,太行料、秦岭料、川藏料、云南料、乌拉尔料等产区都有各自的不同特点,每一个地区的料质呈现出的气质和美感是不同的。

误区三:“骨料”被神化

        “骨料”作为陈化料的细分种类,被爱好者分为“黑骨料”、“红骨料”等,所谓“骨料”中极品被称为“舍利料”。而实际上“陈化料”中并没有明确的区分标准,“崖柏”料质的划分大多数为个人或是某个群体主观的认定。吹嘘什么“骨料每斤几万元”的价格,容易把“骨料”推向神坛,给柏友们带入价值认识上的误区。

误区四: 买“成品”不如买“毛料”

        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,购买已打磨的“成品”、雕刻的“作品”,不如收藏原生态“毛料”。理由是:“毛料”一旦加工,原有的皮色和感觉就没了,也就没有价值了。反之,如果不雕,今后可处理的空间则更大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个误区在于,把“成品”与“毛料”;“艺术”与“自然”简单的对立化了。实际上,无论是所谓的“成品”和“毛料”,只要是有“形”有“质”的精品,都是有收藏价值的,也同样都是值得关注的。